自市场风生水起,其问题就一直广受诟病:维修网点不完善,维修成本高,修旧不如买新,弃之可惜留之无用,渠道不畅……消费者懒得修,厂家不愿意修,使得小家电的高端之路受阻。有专家指出,小家电要赢得市场,必须在完善服务方面有所建树。记者调查发现,近来一些新的售后模式在小家电服务市场上崭露头角。
新产品促市场扩容
市场研究机构GFK(中国)的全国零售推算数据显示,2013年小家电全国市场零售额在1144亿元,较2012年增长近13%,预计2014年仍将保持两位数地增长。作为引导性消费的产品,小家电厂商不断创新的产品是小家电前进的原动力,例如美的推出涡轮IH智能煲,苏泊尔推出“会呼吸的”,九阳推出的OneCup,西摩推出的“小智”等等。
如今,85后、9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体。根据奥维咨询用户研究事业部《85/90后消费者互联网生活形态研究》,这代消费者个性化十足,喜欢创新,对新事物的接受度非常之高。越来越多新的好玩的产品出现,诱惑这一群体的消费者尝试使用。“随着孩子的出生,这两年陆续买了、豆浆机、,今年春节又买了一台。”消费者刘女士告诉记者。而在80后消费者小蒙看来,传统的、、等已属家庭必备小家电,爱上烹饪DIY的老婆又买了慢炖锅、烤箱、打蛋器、等,“算起来,超过15种了。”
而电商经过近几年的蓬勃发展,已经发展成年轻消费者的主要消费渠道。奥维咨询线上监测数据显示:小家电线上占比超过30%,远高于大家电,其中原汁机、电饭煲、三类小家电2014年上半年线上销售增速均超过100%,渠道的升级进一步刺激了小家电市场的快速增长。记者在淘宝网浏览时发现,一家网店曾创下一款30多元的电动打蛋器月销7000多台的纪录。此外,实体卖场中鲜见的迷你、烤饼机、豆芽机等也都是网络上销售的热门小家电。
旧产品遭遇维修难题
伴随着小家电市场的升温,其维修难问题也日益凸显。
前不久,消费者刘先生向本报记者抱怨说,他家的豆浆机坏了,好不容易联系到该品牌售后服务点,却被告知已过了1年包修期,需要付费100多元换个零件。可是再买个新的也才300多元,权衡之下,刘先生就买了个新的豆浆机。
无独有偶,河南省消费者李女士的落地扇坏了,因为过了包修期,想就近修修算了。经过多方打听,她终于在离家两站地的批发市场里找到了一家维修店。可维修师傅检查后说是电机坏了,更换电机需要四五十元。“前年购买时才花了108元,不过修修好歹能接着用。”李女士这样安慰自己。谁知第二天师傅又告诉她,因为找不到匹配的电机,花钱也修不了。
中国家电服务维修协会副秘书长王岩告诉记者,虽然小家电并未纳入家电三包,但是大多数小家电的生产销售都参照大家电为产品提供一年的包修期。一般来说,正规家电品牌在地市级城市都设有至少一个维修点。受成本制约,除了一些有实力的之外,大多数小家电生产企业是委托当地维修点负责售后维修,但这种委托关系往往不稳定。而一些小品牌连这个也很难保证,产品一旦出现故障,消费者只能将其寄回企业维修。“小家电结构精密,修起来消耗的人工并不比大家电少,而且小家电的配件也不便宜,算下来不如买个新的。”从事家电维修的赵师傅这样对记者说。
河南省家电维修行业协会的相关数据显示,该省每年有上千万件小家电需要维修,然而维修率却不足60%,许多小家电就成了一次性消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