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液晶电容和存储电容
根据tft液晶屏的结构可知,在上下两层玻璃问夹着液晶,液晶是容性材料,其等效电容一般称为液晶电容clc,它的大小约为0.1pf,但是实际应用上,这个电容并无法将电压保持到下一次再更新画面数据的时候,也就是说当tft对这个电容充好电时,它并无法将电压保持住, 直到下一次tft再对此点充电的时候(以一般60hz的画面更新频率,需要保持约16ms的时间),这样一来,电压有了变化,所显示的灰阶就会不正确,因此,一般在面板的设计上,会再加一个储存电容c。(一般由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走线形成),其容量约为0.5pf,以便让充好电的电压能保持到下一次更新画面的时候。
(2)薄膜晶体管(tft)
薄膜晶体管简称tft器件,也称tft开关管,它是基于场效应管的原理制作而成的,也就是说,tft器件是一种利用电场效应来控制电流的管子。因为参与导电的只有一种极性的载流子,所以,tft器件是一种单极性器件。tft器件也有3个电极,即源极s(相当于三极管的e极)、栅极g(相当于三极管的b极)和漏极d(相当于三极管的c极)。但二者的控制特性却截然不同,三极管是电流控制器件,通过控制基极电流达到控制集电极电流或发射极电流的目的,即需要信号源提供一定的电流才能工作,因此,它的输入电阻较低;tft器件则是电压控制器件它的输出电流决定于输入电压的大小,基本上不需要信号源提供电流,所以,它的输入阻抗很高。此外,tft器件还具有开关速度快、高频特性好、热稳定性好、噪声小等优点。tft器件主要有a-si(非晶硅)和p-si(多晶硅)两种,其中,p-si(多晶硅)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a-si则应用比较广泛。图1-3所示是a-si非晶硅tft器件内部结构示意图和电路符号。
tft器件工作时,像一个电压控制的双向开关,当栅极g不施加电压时,tft器件处于截止状态(关断状态),即源极s与漏极d不能接通,此时栅极g与源极s(或漏极d)之间的电阻称为关断电阻roff。由于栅极g的漏电流极小或没有,所以,roff非常高,一般为107ω以上。当在栅极g上施加一个大于其导通电压的正电压时,由于电场的作用,tft器件(a)tft器件的结构(b)tft器件的符号将处于导通状态,即源极s与漏极d接通,此时源极s与漏极d之间的电阻称为导通电阻ron,它随栅极电压的增加而减小。对于tft器件,其源极s和漏极d特性一样,功能可以互换,源极s和漏极d之间电流方向随它们之间电场方向的变化而变化。源极和漏极是在应用电路中被定义的,一般将输入信号端称为源极s,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