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陆先生家里的因连续工作而发生故障,打电话给特约维修点,不料要排到两天后才有人上门服务,陆先生便通过网络搜索,却搜到几十家特约维修单位,陆先生十分疑惑,“究竟哪一家才是正宗的特约维修点?”
连日高温,空调使用率大增,故障频现,空调维修市场格外火爆。可正规维修点因业务繁忙无法第一时间维修,不少打着特约维修旗号的“山寨店”乘机“抢占市场”,赚了一大笔钱,却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甚至还人为埋下故障隐患。专家建议,应建立家电服务维修市场的监管机制,多管齐下“修理”维修行业。
空调维修工揭露业界“潜规则”
不久前,上海市民黄先生家里的空调不制冷,找了一家维修店,维修工说是缺制冷剂(俗称药水),并表示“加一个气压80元,一共要加12个气压”。“这个1匹空调买来才1500元,加一次药水就要960元!后来我抱怨太贵,对方又说可以只加10个气压。”事后黄先生咨询其他维修店获悉,加制冷剂一个气压是70元,只需5个气压。
据已经退出这个行业的吴先生透露,空调拆装维修都有不少“潜规则”:维修工凭空捏造或“制造”出空调的各种问题,再让顾客出钱维修。或者“把小问题变成大问题,没有问题要让它出问题。”吴先生说,去年6月,他到一对老夫妻家修空调,检查后发现只是制冷剂消耗完了,他趁顾客不注意,弄断了空调的连接铜管,并在空调外机内放了一些杂物,然后维修,修好后他向老夫妻索要400元的材料、维修费。几年来,他一直采用各种不同的手段“对付”顾客,挣了不少昧心钱。
记者从上海交电家电商业行业协会网站上看到一份《上海市家用维修价格行为规则》,规则中,各类型空调所有的检修部位的维修市场参考价,按维修的资质作了非常详细的描述和说明。而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家用电器维修服务明码标价规定》也早在2006年1月1日起施行,但实施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按规定要求,明码标价应做到价目齐全,公示内容除了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还应包括修理辅料、零配件的品名等。但记者在对上海部分家电维修网点调查发现,不仅路边店、社区店等几乎均未对维修价格进行公示,一些品牌的特约维修点也只是对检测费、修理费和上门服务费进行公示,对于维修零配件的价格则大多忽略了。
九成以上维修单位无专业资质
市民石女士通过网络搜索,找到一家排名很靠前的“专业空调维修”。维修工上门检查后称连接铜管坏了,需要更换,另外空调内的制冷剂也没有了,“更换了3米多长铜管加上添加制冷剂,总共花了500多元。”石女士告诉记者,空调修好不到一个月,又不制冷了,再去找这家公司却被推三阻四,向消协投诉才知道遇到了“山寨维修公司”。后来找了正规的维修公司,检查发现,原来新换上的铜管竟然是塑料管,表面涂了铜色,塑料管经不住太阳暴晒漏液了。
记者了解到,现今“山寨空调维修公司”数不胜数,而且在网络搜索的排名很靠前。记者联系了一家网站搜索“竞价排名”的代理商,询问能否做“上海空调维修”的关键词搜索排名时,接电话的一位小姐表示,公司能做谷歌、百度、搜狗、有道等多个搜索网站的排名,只要你愿意出高一点的价格,就能保证排名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