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服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家务劳动,但就是这么一件简单的事,大家却有完全不同的操作习惯。在一次小编在和同事聊天过程中,就发生了这样的事。
关于洗衣习惯,同事甲乙丙各执一词,作为一向将衣服分类洗涤的小编,内心自然鄙视了他们一番。
小编这里翻出了同事之间的对话,只是想告诉大家,就是日常洗衣习惯这么个小问题,大家就会有很多种不同的选择,在这些选择的背后,则存在着巨大的健康隐患。
隐藏在身边的威胁您想过吗
众所周知,细菌广泛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大家之所以没有生病,并不是免疫力有多强,而是因为这些细菌与宿主之间,通过营养竞争、代谢产物相互制约等因素,维持着良好的生存平衡,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但是,如果这种平衡关系被打破,它们也随时可以转变为威胁我们健康的致病菌。因此,科学家给这类细菌起了个名字:机会致病菌。
既然是机会致病菌,必然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会威胁我们的健康,但是不巧的是,衣物混合洗涤,恰恰就是一种非常大的感染诱因。
就拿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例,这种细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空气、水、灰尘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中都可以找到,我们日常所穿的衣物,被该细菌附着的情况可谓是司空见惯。不过,只要避免它们污染食品或感染皮肤伤口,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的。但在衣物混合洗涤时,情况就不一样了!
洗衣机在工作中,洗涤水温通常都在50度以下,这样的温度根本不可能杀死细菌,而洗涤剂一般也不带有杀菌功能,一旦细菌从成人衣物成功“搬迁”至贴身内衣或婴幼儿衣服上,人们受感染的概率就会呈几何倍数增加。因此,小编那几位衣物混合洗涤的同事做法是非常错误的。
看不见的威胁也不容忽视
除了衣物混洗隐患巨大,还有一类隐藏的威胁也非常容易被忽视,那就是洗衣机的自身污染问题。不知道大家在使用洗衣机,尤其是服役年龄较长机器时,有没有闻到过来自内筒的淡淡霉味。如果有,那说明您正处于生病的边缘。
在洗衣机重复“吞掉”脏衣服,送出洁净的同时,您想过那些污渍和衣物碎屑都去哪了吗?被污水送入了下水道?那只是一部分而已,还有一部分会附着在洗衣机内筒壁外侧,我们是看不见的。
除了污渍和碎屑,洗涤剂残留是生产霉味的另一个元凶。在温湿度适宜的洗衣机内部,残留的洗涤剂极容易变质,进而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在这种环境下“洗净”的衣服,您还敢放心的穿上身吗?
就连晾晒衣物也不安全了
除了洗涤时的潜在威胁,难道晾晒衣物也有问题吗?答案是肯定的,近十年来愈演愈烈的雾霾威胁,正逐渐蚕食着人们的晾衣空间。作为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颗粒物,雾霾也是“机会致病菌”的绝佳宿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