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水平推动了家用电器前进的步伐,如今家电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冰箱,电视,微波炉等等早就成了家庭的标配。而我们在使用家电的时候,难免会遇到家电出现一些故障,而我们在遇到这些故障的时候,有些简单的可以通过我们自己检查来解决了,想要自己解决大家就需要懂一些家电维修基础知识,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些简单的家电维修基础知识,让大家能够解决一些家电故障小问题。
第四章 逐行处理电路
一、 概述
我国现行的电视标准是50Hz隔行扫描,即每帧画面为625行,每帧画面分两场扫描,产生奇数场和偶数场,每场312.5行,每秒钟传送25帧画面,即50场信号。接收端将得到的奇数场和偶数场信号均匀镶嵌,即可构成一幅幅完整的图象。这种方法可有效地简化电视系统,减小视频带宽,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
但是,这种系统也有明显的缺陷:
由于采用隔行扫描,使每一行出现的频率比逐行扫描低了一倍,因此会不可避免的出现行间闪烁和行间抖动,对图象的清晰度影响较大。
由于采用了隔行扫描,每场的扫描线只有逐行扫描的一半,使得行间距加大,就产生了行结构线,画面显得粗糙、不细腻,屏幕越大越明显。
因为每秒传送50场信号,接近人眼的临界频率46HZ,会产生大面积闪烁。
这些问题不但会影响画质,而且会影响视力,因此近几年来人们一直在努力改善,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先后出现了100Hz隔行扫描、1250线精密显像、75Hz隔行扫描及60Hz逐行扫描等技术。100Hz隔行扫描技术将场扫描频率加倍,消除了大面积闪烁,但仍有行间闪烁和行结构线;1250线精密显像技术将每场行扫描线加倍,提高了扫描线密度,但还不能解决大面积闪烁问题;75Hz隔行扫描技术是将场扫描频率提高为原来的1.5倍,解决了大面积闪烁问题,但和100Hz技术一样,仍有行间闪烁和行结构线;而60HZ逐行扫描技术将每场的行扫描线加倍,同时将场扫描频率提升为60Hz,远离人眼的临界频率,使画面细腻、清晰,又不闪烁,是目前比较理想的一种解决方案。
本机倍行处理板采用的就是60HZ逐行扫描电路,其主要功能是将模拟板送入的50HZ隔行YUV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及矩阵变换得到60Hz逐行扫描的RGB信号,使画面细腻、不闪烁。
60Hz逐行扫描电路采用了自适应运动检测和补偿的逐行处理方式,对图像进行4个场的存贮,其中两个奇场和两个偶场。然后对存贮的奇场和偶场信号交叉运算,得出一个奇场和一个偶场信号。将新产生的每一场信号的行扫描信号分别插入到当前信号的对应行,使画面的行扫描线加倍,实现逐行信号处理。采用这种处理方式不但增加了扫描线,而目增加了图像相关信息,使图像的连续性得到增强,减少运动画面产生的锯齿,使图像更细腻、自然,提高了图像质量。
另外,还采用5场重复1场的方法,将场频从50Hz提升到60 Hz,远离人眼的闪烁临界频率(人眼闪烁感的临界频率是46Hz),消除了50Hz产生的大面积闪烁,使图像更加稳定。二、 信号流程
50Hz的Y.U.V模拟信号经滤波、耦合电路从数-摸转换器(ADC)TDA8755(U1)的(3)、(7)、(9)脚输入,经A/D变换后,8bit亮度数字信号从(24)~(31)脚输出,加到NV320(U6)的(171)~(176)和(178)、(179)脚。4bit的色差数字信号从(19)~(22)脚输出,加到NV320的(193)~(196)脚,TDA8755输出的图像数据为Y:U:V=4:1:1格式。A/D变换所需的时钟信号、行同步信号、箝位脉冲均由NV320电路内部产生,分别从U1的(17)、(16)、(15)脚输入。
MC74HCT4046A(U3和U4)是两个锁相环集成电路,内部由压控振荡器和相位比较器组成。U3(4)脚输出的压控振荡信号(LLCF)送到NV320的(202)脚,作为读出倍频扫描数字信号的工作时钟信号。为了使U3和U6的工作同步,U6(203)脚输出的行频信号(HRCF)再送回U3的(3)脚,和(14)脚输入的模拟行同步脉冲鉴相,鉴相误差信号从(13)脚输出经R4加到(9)脚,控制U3压控振荡器的频率。(9)脚外接的C27、R7是滤波元件。
U4(4)脚输出的压控振荡信号(LLDA2)送到扫描变换处理集成电路NV320的(24)脚,作为该电路工作模式切换的时钟信号。U6(168)脚输出的行频信号(HRAF)也送回U4的(3)脚,和(14)脚输入的模拟行同步脉冲鉴相,鉴相误差信号从(13)脚输出经R10加到(9)脚,控制U4压控振荡器的频率。
NV320是逐行扫描变换处理电路,IS42G32256是帧存贮器。数字化的50Hz图像信号,在这两块IC内完成50Hz→60Hz、隔行→逐行的扫描变换。为了提高处理速度,NV320和IS42G32256之间的数字信号传递采用并行方式,其中亮度数字信号(DQ0~DQ31)用32个引脚互连,色差数字信号(A0~A10)用11个引脚互连。NV320和IS42G32256是倍频扫描处理组件的核心电路,可适应隔行、逐行、逐行加运动补偿三种插补模式。
从连接端子P4输入的IIC总线(SCL)、(SDA)信号,分别加到(U6)的(35)、(34)脚,作为模式控制电路与微处理器之间的程序通讯信号。P5的IIC总线(SCL)、(SDA)信号及中断控制信号用于机顶盒与显示屏之间的通讯控制,包括开关机、遥控、按键操作等。
经过上述变换处理后,再经过矩阵转换,将YUV信号转成RGB信号,然后在NV320内部完成D/A变换,分别从(69)、(56)、(63)脚输出60Hz逐行扫描的模拟RGB信号,再经Q2~Q4和偏置电路组成的三个缓冲级输出,连到数字处理板。倍频扫描的行(HS)、场(VS)同步信号经74HC125(U5)驱动输出。
三、 各IC引脚功能表
1. TDA8755引脚功能表
符号 | 脚号 | 功能 | 符号 | 脚号 | 功能 |
NC | 1 | 空脚 | CLK | 17 | 时钟输入 |
REG1 | 2 | 内部电路去耦接点 | DGND | 18 | 数字地 |
INY | 3 | Y模拟输入 | D’0 | 19 | V数据输出 |
REG2 | 4 | 内部电路去耦接点 | D’1 | 20 | V数据输出 |
CLPY | 5 | Y箝位电容接点 | D’2 | 21 | U数据输出 |
VccA | 6 | +5V电源(模拟) | D’3 | 22 | U数据输出 |
INU | 7 | U模拟输入 | VccO | 23 | 输出级+5V电源 |
SDN | 8 | 稳压滤波和模拟参考电压 | D0 | 24 | Y数据输出 |
INV | 9 | V模拟输入 | D1 | 25 | Y数据输出 |
AGND | 10 | 模拟地 | D2 | 26 | Y数据输出 |
CLPU | 11 | U箝位电容接点 | D3 | 27 | Y数据输出 |
CLPV | 12 | V箝位电容接点 | D4 | 28 | Y数据输出 |
REG3 | 13 | 内部电路去耦接点 | D5 | 29 | Y数据输出 |
CE | 14 | 片选骑入 | D6 | 30 | Y数据输出 |
CLP | 15 | 箝位控制输入 | D7 | 31 | Y数据输出 |
HREF | 16 | 行基准信号 | VccD | 32 | +5V数字电源 |
2. 74HCT4046A引脚功能表
符号 | 脚号 | 功能 | 符号 | 脚号 | 功能 |
PCP OUT | 1 | 相位比较器脉冲输出 | VCO IN | 9 | VCO输入 |
PC1 OUT | 2 | 相位比较器1输出 | DEM OUT | 10 | 解调器输出 |
COMP IN | 3 | 比较器输入 | R1 | 11 | 电阻R1接点 |
VCO OUT | 4 | VCO输出 | R2 | 12 | 电阻R2接点 |
INH | 5 | 输入抑制 | PC2 OUT | 13 | 相位比较器2输出 |
C1A | 6 | 电容C1接点A | SIG IN | 14 | 信号输入 |
C1B | 7 | 电容C1接点B | PC3 OUT | 15 | 相位比较器3输出 |
GND | 8 | 地 | Vcc | 16 | 电源 |
3. NV320引脚功能表
符号 | 脚号 | 功能 | 符号 | 脚号 | 功能 |
DQ6,DQ5 | 1,2, | 倍频Y数字信号 | P1VDD | 102 | 3.3V电源 |
PVDD | 3 | 3.3V数字电源 | PVDD | 104 | 3.3V数字电源 |
DQ4~DQ2 | 4~6, | 倍频Y数字信号 | PVSS | 107,108 | 数字地 |
PVSS | 7 | 数字地 | P60 | 110 | 50/60Hz切换接3.3V |
DQ1,DQ0,DQ15 | 8~10 | 倍频Y数字信号 | OFQ | 111 | 数字地 |
PVDD | 11 | 3.3V数字电源 | PVDD,PLLFS | 112,113 | 3.3V数字电源 |
DQ14~DQ12 | 12~14, | 倍频Y数字信号 | PVSS | 114~119 | 数字地 |
PVSS | 15 | 数字地 | A3 | 120 | 倍频U.V数字信号 |
DQ11~DQ9 | 16~18 | 倍频Y数字信号 | PVDD | 121 | 3.3V数字电源 |
PVDD | 19 | 3.3V数字电源 | A2~A0,A8 | 122~125 | 倍频U.V数字信号 |
DQ8 | 20 | 倍频Y数字信号 | PASS | 126 | 数字地 |
DQM0 | 21 | Y数字模式 | A10 | 127 | 倍频U.V数字信号 |
CLK | 22 | 时钟 | CS | 128 | 片选 |
PVSS | 23 | 数字地 | RAS | 129 | 读选择 |
LLDA2 | 24 | 工作模式切换时钟 | PADD | 130,131 | 3.3V数字电源 |
PVSS | 25 | 数字地 | XTALO | 132 | 晶振 |
A9 | 26, | 倍频U.V数字信号 | XTALI | 133 | 晶振 |
PVDD | 28 | 3.3V数字电源 | PVSS | 134 | 数字地 |
A7,A6 | 29,30 | 倍频U.V数字信号 | CAS | 135 | 片地址选择 |
PVDD | 31 | 3.3V数字电源 | WE | 136 | 写允许 |
A5,A4 | 32,33 | 倍频U.V数字信号 | DQM1 | 137 | 数字模式 |
SDA | 34 | IIC数据 | DQ23 | 138 | 倍频Y数字信号 |
SCL | 35 | IIC时钟 | PVSS | 139 | 数字地 |
PVSS | 36 | 数字地 | DQ22~DQ19 | 140~143, | 倍频Y数字信号 |
PCLK | 37 | 扫描变换时钟 | PVDD | 144 | 3.3V数字电源 |
HSQ | 38 | 倍频行同步 | DQ18~DQ16 | 145~147, | 倍频Y数字信号 |
PVDD | 40 | 3.3V数字电源 | PVSS | 148 | 数字地 |
VSQ | 41 | 倍频场同步 | DQ31~DQ28 | 149~152 | 倍频Y数字信号 |
RADJ | 43 | 电源参考电阻 | PVDD | 153 | 3.3V数字电源 |
PVSS | 44 | 数字地 | DQ27~DQ25 | 154~156 | 倍频Y数字信号 |
PVDD | 48 | 3.3V数字电源 | PVSS | 157 | 数字地 |
ADGND | 50 | 数字地 | DQ24 | 158 | 倍频Y数字信号 |
ADVDD | 51 | 3.3V数字电源 | P3VDD | 160 | 3.3V电源 |
PVSS | 53 | 数字地 | P3GND | 161 | 数字地 |
YA | 56 | 倍频Y模拟输出 | PVDD | 162 | 3.3V数字电源 |
YVDD | 57 | 3.3V模拟电源 | PVSS | 166 | 数字地 |
YGND | 58 | 模拟地 | CLPO | 167 | 箝位信号输出 |
PVDD | 61 | 3.3V数字电源 | HREFO | 168 | 行参考信号输出 |
UA | 63 | 倍频U模拟输出 | CLKO | 169 | 写入时钟 |
UVDD | 64 | 3.3V模拟电源 | PVDD | 170 | 3.3V数字电源 |
UGND | 65 | 模拟地 | Y0~Y5 | 171~176 | Y数字信号输入 |
COMP | 68 | 补偿电容接点 | PVSS | 177 | 数字地 |
VA | 69 | 倍频V模拟输出 | Y6,Y7 | 178,179 | Y数字信号输入 |
VVDD | 70 | 3.3V模拟电源 | PVDD | 182 | 3.3V数字电源 |
VGND | 71 | 模拟地 | V0~V3 | 189~192 | 低4位V入口接地 |
VREFOUT | 74 | 参考电压输出 | V4~V7 | 193~196 | U.V数字信号输入 |
AGND | 75 | 模拟地 | VS | 198 | 场同步输入 |
VREFIN | 76 | 参考电压输入 | HS | 199 | 行同步输入 |
AVDD | 77 | 3.3V数字电源 | LLC | 202 | 读出时钟 |
PVSS | 78,79 | 数字地 | RESET | 204 | 复位 |
PVDD | 83,85 | 3.3V数字电源 | P2GND | 205 | 数字地 |
PVSS | 89 | 数字地 | P2VDD | 206 | 3.3V数字电源 |
PVDD | 93 | 3.3V数字电源 | PVSS | 207 | 数字地 |
PVSS | 98 | 数字地 | DQ7 | 208 | 倍频Y数字信号 |
P1GND | 101 | 数字地 |
|
|
|
IS42G32256引脚功能如表:
符号 | 脚号 | 功能 | 符号 | 脚号 | 功能 |
DQ27 | 1, | 倍频Y数字信号 | DSF | 53 | 数字地 |
VccQ | 2 | 3.3V数字电源 | CKE | 54 | 3.3V数字电源 |
DQ28,DQ29 | 3,4 | 倍频Y数字信号 | CLK | 55 | 时钟 |
GNDQ | 5 | 数字地 | DQM3,DQM1 | 56,57 | 数字转换模式 |
DQ30,DQ31 | 6,7 | 倍频Y数字信号 | VCCQ | 59 | 3.3V数字电源 |
VccQ | 8 | 3.3V数字电源 | DQ8,DQ9 | 60,61 | 倍频Y数字信号 |
DQ16,DQ17 | 9,10 | 倍频Y数字信号 | GNDQ | 62 | 数字地 |
PVSS | 11 | 数字地 | DQ10,DQ11 | 63,64 | 倍频Y数字信号 |
DQ18~DQ19 | 12,13 | 倍频Y数字信号 | VCC | 65 | 3.3V数字电源 |
PVDD | 14,15 | 3.3V数字电源 | GND | 66 | 数字地 |
GND | 16 | 数字地 | VCCQ | 67 | 3.3V数字电源 |
DQ20,DQ21 | 17,18 | 倍频Y数字信号 | DQ12,DQ13 | 68,69 | 倍频Y数字信号 |
GNDQ | 19 | 数字地 | GNDQ | 70 | 数字地 |
DQ22,DQ23 | 20,21 | 倍频Y数字信号 | DQ14,DQ15 | 71,72 | 倍频Y数字信号 |
VCCQ | 22 | 3.3V数字电源 | VCCQ | 73 | 3.3V数字电源 |
DQM0,DQM2 | 23,24 | 数字地 | DQ0,DQ1 | 74,75 | 倍频Y数字信号 |
WE | 25, | 写允许 | GNDQ | 76 | 数字地 |
CAS | 26 | 片选 | DQ2,DQ3 | 77,78 | 倍频Y数字信号 |
RAS | 27 | 读选择 | VCCQ | 79 | 3.3V数字电源 |
CS | 28 | 片选 | DQ4,DQ5 | 80,81 | 倍频Y数字信号 |
A10,A8 | 29,30 | 倍频U.V数字信号 | GNDQ | 82 | 数字地 |
A0~A3 | 31~34 | 倍频U.V数字信号 | DQ6,DQ7 | 83,84 | 倍频Y数字信号 |
VCC | 35 | 3.3V数字电源 | GNDQ | 85 | 数字地 |
PVSS | 36,46 | 数字地 | VCC | 96 | 3.3V数字电源 |
A4~A7,A9 | 47~51 | 倍频U.V数字信号 | DQ24,DQ25 | 97,98 | 倍频Y数字信号 |
|
|
| GNDQ | 99 | 数字地 |
|
|
| DQ26 | 100 | 倍频Y数字信号 |
GND | 37 | 数字地 | PCLK | 92 | 扫描变换时钟 |
VCC | 38 | 3.3V数字电源 | SCL | 93 | IIC时钟 |
nSTATUS | 39 |
| SDA | 94 | IIC数据 |
SDAF | 40 | IIC数据 | LLC | 97 | 显示时钟 |
|
|
| RESET | 100 | 复位 |
| | | | | | |
四、倍行板检修流程
倍行板(60Hz逐行处理电路)出现故障后,可能会导致以下现象:
画面显示蓝屏,无TCL 标志(LOGO)。
画面显示错乱,不同步。
画面垂直方向显示不全,只有一部分甚至全部为灰屏显示。
画面颜色大部分正确,但局部有彩斑状干扰,如人脸、皮肤等。第五章 数字处理电路
一,数字板的图象信号选择电路
数字板的VIDEO(TV,AV1,AV2,S_VIDEO1,S_VIDEO2,YUV)/RGB-PC图象信号切换电路的目的是把从倍行板输入的VIDEO(TV,AV1,AV2,S_VIDEO1,S_VIDEO2,YUV) 图象信号,以及从电脑(计算机)输入的RGB-PC图象信号,通过一系列开关选择电路, 传输到数字板的图象数字化电路。数字板的VIDEO(TV,AV1,AV2,S_VIDEO1,S_VIDEO2,YUV)/RGB-PC图象信号切换电路方框图如图所示,由一组图象切换开关(PI5V330Q和射随)及一组同步切换开关(HEF4052BT和LVX14)组成。R/G/B纯图像信号的选择
R/G/B纯图像信号的选择电路如图所示,其主要任务把由前级(倍行板及PC)输出的纯图像信号通过选择电路,选择切换到数字板的图像数字化电路。U603各引出脚的功能见表。序号 | 符号 | 输入/输出 | 功能说明 |
1 | Switch | 输入 | 开关切换电平输入 |
2 | Video-G | 输入 | 视频图像G信号输入 |
3 | PC-G | 输入 | PC图像G信号输入 |
4 | Gout | 输出 | 图像G信号输出 |
5 | Video-R | 输入 | Video图像R信号输入 |
6 | PC-R | 输入 | PC图像R信号输入 |
7 | Rout | 输出 | 图像R信号输出 |
8 | GND | 接地 | 地 |
9 | Bout | 输出 | 图像B信号输出 |
10 | PC-B | 输入 | PC图像B信号输入 |
11 | Video-B | 输入 | Video图像B信号输入 |
12、13、14 | 空 | 空 | 空 |
15 | GND | 输入 | 输出允许端 |
16 | Vcc | 输入 | 电源5V |
由倍行板输出的Video图像信号(R/G/B),经由数字板上J601的第6(G), 8(B), 10(R)脚输入,经过电容耦合及低通滤波(R通道由C638, C641, R608, L613, C629组成,G通道由C639, C642, R609, L614, C630组成,B通道由C637, C640, R607, L612, C628组成)后,分别输入到U603的第5(R), 2(G), 11(B)脚。当CPU(U500)的第40脚输出为低电平(即选择Video时),U603的输入脚5(R), 2(G), 11(B)脚分别与其输出脚第7(R), 4(G), 9(B)连通,输入的Video图像R/G/B信号即可由U603的第7, 4, 9脚输出。
由PC输入的R/G/B信号,经由数字板J600的第9(R), 11(G), 13(B)脚输入,经过阻抗匹配及耦合电路(R通道由D600, R604, C600组成,G通道由D601, R605, C601组成,B通道由D602, R606, C602组成)后,分别输入到U603的第6(R), 3(G), 10(B)脚。当CPU(U500)的第40脚输出为高电平(即选择RGB-PC时),U603的输入脚第6(R),3(G), 10(B)脚分别与其输出脚第7(R), 4(G), 9(B)连通,输入的PC信号即可由U603的第7, 4, 9脚输出。
由U603的第7(R), 4(G), 9(B)输出的图像信号输入到由Q601(R), Q600(G), Q602(B)形成射随器,由射随器进行驱动隔离后输出给后级的图像数字化电路(AD9883)进行A/D转换。
同步信号(SYNC)切换选择电路
同步(SYNC)信号切换选择电路的主要任务是在由倍行板输出的同步(SYNC)信号和由PC输入的同步(SYNC)信号之间选择一个,输出给后级的图像数字化电路及图像处理电路。
从倍行板输出的行同步(HSYNC)信号经由J601的第4脚输入到数字板,通过电阻R626连接到U600的第1脚,场同步(VSYNC)信号经由J601的第2脚输入到数字板,通过电阻R627连接到U600的第12脚,当选择开关电平由CPU(U500)的第40脚输出为高时,从倍行板输入的行同步(HSYNC)、场同步(VSYNC)信号分别从U600的第3脚(HSYNC)和第13脚(VSYNC)脚输出。
从PC输出的行同步(PC-HSYNC)信号由J600的第7脚输入,经过限幅(D603)后,通过R603连接到U600的第5脚,场同步(PC-VSYNC)信号由J600的第5脚输入到数字板,经过限幅(D604)及防抖动电路(由R602, R600组成)后,输入到U600的第14脚;当选择开关电平(由CPU(U500)的第40脚输出为低时,从PC输入的行同步(PC-HSYNC)、场同步(PC-VSYNC)信号分别从U600的第3脚(HSYNC)和第13脚(VSYNC)脚输出。
由U600的第3脚输出的行同步(HSYNC)信号通过电阻R615输入到反相器U506的第13脚,然后由U506的第12脚输出,通过电阻R616后再次输入到反相器U506的第11脚,再由反相器U506的第10脚输出。经过反相器U506两次反相后的行同步(HSYNC)信号恢复成了它原来的极性,同时也得到边缘整形,然后分成两路,一路经R618输出到图像处理芯片,另一路经R619输出到图像数字化芯片。同样的,由U600输出声同步(VSYNC)信号,经过R614连接到U506的第1脚,经过两次反相(U506.1→U506.2→R610→U506.3→U506.4)后,分成两路,一路经R611输出给图像处理芯片,另一路经R617输出给图像数字化芯片。
二,图像数字化电路
图像数字化电路的主要任务是将输入的图像经过A/D转换器(AD9883)的数字化采样,形成后级图像处理芯片能够处理的数字图像信号。
经过前级图像通道切换选择电路的选择,输入的纯图像信号经过C632(G), C634(R), C636(B)的耦合后,输入到A/D转换器(U302:AD9883)的第54脚(RAin),第48脚(GAin),第43脚(BAin)。
切换选择后的行同步(HSYNC)信号、场同步(VSYNC)信号通过防抖动电路(HSYNC通道由R319, R317, C331组成,VSYNC通道由R320, R318, C332组成)后,输入到A/D转换器(U302:AD9883)的第30脚(HSYNC)和第31脚(VSYNC)。
从CPU(U500)的第8脚(CLK)脚,第9脚(DATA)脚输出的I2C控制信号,被Q301(CLK),Q302(DATA)构成的电平转换电路进行电平转换后,通过电阻R306,R307(CLK通过R306,DATA通过R307)连接到A/D转换器(U302:AD9883)的第56(SCL)、57(SDA)脚,对A/D转换器进行控制设定。
A/D转换器(U302:AD9883)在I2C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同时根据输入的行场同步信号的频率及极性,以及第33脚输入的滤波值,将输入的行频信号分频成与输入图像变化频率相适应的采样时钟。另一方面,A/D转换器(U302:AD9883)根据I2C控制信号设定的相位,钳位电平及增益等,按照新分频得到采样时钟频率对输入的模拟图像信号进行数字化采样,使输入的模拟图像信号变成数字图像信号。
数字化后的R/G/B图像信号分别从A/D转换器(U302:AD9883)中各自的通道中输出(R0~R7:第77~70脚;G0~G7:第9~2脚;B0~B7:第19~12脚),分别经排阻(R通道:RP300,RP301;B通道:RP302, RP305;G通道:RP303, RP304)的缓冲后,输出给后级的图像处理芯片。
在A/D转换器内形成的时钟信号从A/D转换器的第67脚输出,经过滤波电路(由R311,C323)的滤波后输出到后级的图像处理芯片的时钟输入端。
三,数字图像缩放处理电路
数字图像缩放处理电路的主要任务是将由前级电路(A/D转换器:图像信号数字化电路)送来的数字图像信号,按照CPU(U500)的控制设定,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算法,最后输出具有固定行频、场频的数字图像信号,使其能在后级的PDP屏上正确显示。数字图像缩放处理电路具体由两块电路组成,一块负责数字图像信号的输入输出及缩放运算(U100:MX88L284AEC),另一块负责数字图像信号的数据暂存(由两块16Mbit的SDRAM组成,U400,U401,型号为HY57V161610D)。
由前级A/D转换器(U302:AD9883)输出的数字R/G/B图像信号经由数字图像缩放处理芯片(U100:MX88L284AEC)上相对应的管脚(R0~R7:19~12脚;G0~G7:10~3脚;B0~B7:28~21脚)输入到数字图像处理芯片。
数字图像处理芯片根据由其第207脚输入的时钟信号,第203脚输入的行同步(HSYNC)信号,第204脚输入的场同步(VSYNC)信号,将输入的数字图像信号一帧一帧地暂存到由SDRAM构成的暂存器中以备后续处理。
然后,数字图像处理芯片MCU通过三线串行通讯(SBCS:由MCU(U500)的第43脚经电阻R101缓冲后连接到处理芯片(U100)的第183脚;SBDATA:由MCU(U500)的第42脚经电阻R102缓冲后连接到处理芯片(U100)的第184脚;SBCLK:由MCU(U500)的第41脚经电阻R100缓冲后连接到处理芯片(U100)的第185脚)就输入的需要执行的设定(即执行一定的算法),对已输入的数字图像信号进行处理。
有时,在将已处理的数字图像信号输出之前,处理芯片会根据需要将由其OSD引脚(OSD-R:109脚;OSD-G:110脚;OSD-B:111脚;OSD-BLANK:112脚;OSD-CLK:104脚;OSD-INT:106脚)输入的OSD字符信号嵌入到数字图像信号中去以方便用户对机器的使用。
已经过一系列算法处理的数字图像信号(有时会被嵌入OSD字符),按一定的规则(规定的时钟频率、行频、场频等)从处理芯片输出(R0~R6:98~92脚;R7:90脚;G0~G7:87~80脚;B0~B7:79~72脚;HSYNC:99脚;VSYNC:100脚;Blank:101脚;LCKA:70脚);经过一些缓冲(R/G/B及同步消隐信号的缓冲器件为排阻。R通道:RP101,RP103;G通道:RP102,RP105;B通道:RP104,RP106;同步及消隐:RP108);时钟信号的缓冲器件为感容滤波网络(由电容C100,C101;电感:;100构成))后,输出到LVDS传送器进行编码传送。
四,OSD发生器电路:
OSD发生器电路的主要任务是在MCU的控制下产生适当的OSD字符,以供图像处理芯片使用。由单片OSD发生器芯片U601(TCL-CF2U1-MY)构成。
OSD发生器芯片(U601:TCL-CF2U1-MY)在MCU(U500)的I2C控制下(CLK线:通过由Q604和R621,R639,R641组成的I2C时钟线隔离缓冲电路从OSD发生器芯片(U601)的第8脚连接到MCU(U500)的第8脚;Data线:通过由Q603和R640,R642,R620组成的I2C数据线隔离缓冲电路从OSD发生器芯片(U601)的第7脚连接到MCU(U500)的第9脚。),同时根据由图像处理芯片所传来的行、场同步及时钟信号,实时地输出适当的OSD字符信号(输入的行、场同步及时钟信号的连接:行同步(HSYNC)信号:U100的第99脚——RP108的第7脚——RP108的第8脚——R714——RP700的第3脚——U601的第5脚;场同步(VSYNC)信号:U100的第100脚——RP108的第5脚——RP108的第6脚——R715——RP701的第8脚——RP701的第7脚——U601的第14脚;时钟(CLOCK)信号:U100的第104脚——U601的第2脚;OSD-INT信号:U100的第106脚——R623——U601的第15脚。由OSD发生器输出的OSD信号线的连接:RED(红色)信号:U601的第19脚——RP601的第1脚——RP601的第2脚——U100的第109脚;GREEN(绿色)信号:U601的第18脚——RP601的第3脚——RP601的第4脚——U100的第110脚;BLUE(蓝色)信号:U601的第17脚——RP601的第7脚——RP601的第8脚——U100的第112脚。
五,微控制器,存储器,按键,复位及I2C扩展部分:
微控制器U500(MCU)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人机界面(如按键、遥控等)输入的指令,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存储器的主要任务是将系统在掉电情况下需要保存的数据存储起来而不会掉失,由一片E2PROM(U502:24616)构成。复位电路的主要任务是在上电时刻使微控制器正确复位,由单片的复位电路(U501:MAX810)构成。I2C增强电路的主要任务是将要进行较远距的I2C信号进行增强,使I2C线上的设备能正确接收I2C信号。按键主要功能是人机界面。
微控制器(U500:MCU)通过其第8脚(CLK)及第9脚(DATA)输出I2C信号,对具有I2C信号接口的芯片进行控制及通信。通过其第43脚(SBCS),第42脚(SBDATA)和第41脚(SBCLK)输出三线串行控制信号。对数字图像缩放电路进行控制。通过其第28脚输出高低电平开关信号,通过Q501, R519, R516组成的缓部驱动电路控制系统工作电源的开启/关闭。通过其第40脚输出切换信号去控制视频切换开关(U603)及同步切换开关(U600)。通过其第2~7脚输出信号对键盘进行扫描,以获得使用者的指令。
存储器(U502:24C16)通过其第5脚(DATA)和第6脚(CLK)连接到I2C总线上,接收从I2C总线上传来的数据并将其存储起来。
复位电路(U501:MAX810)在上电时由其第2脚输出复位信号到微控制器(U500)的第16脚,对微控制器进行复位。
I2C扩展增强电路由U503及U505(82B715)构成。
六,LVDS传送器:
LVDS传送器的主要任务是将由数字图像缩放电路传来的数字图像信号进行LVDS编码,并将编码后的信号传送给远端的PDP屏进行显示。由单片的LVDS传送器芯片(U705:DS90C383A)构成。
由数字图像缩放电路传来的数字图像信号经过缓冲后传送到LVDS传送器(R0~R7:U705的第16,18~25脚;G0~G7:U705的第6~15脚;B0~B7:U705的第51, 52, 54, 55, 56, 2, 3, 4脚;消隐信号(BLANK):U705的第27脚;行同步信号(HSYNC):U705的第28脚;场同步信号(VSYNC):U705的第30脚;显示允许信号(Display Enable):U705的第50脚;时钟信号(CLK):U705的第31脚),经过LVDS传送器的适当编码,然后以符合LVDS信号规则的形式从LVDS传送器(U705)中TX0-(第48脚),TX0+(第47脚),TX1-(第46脚),TX1+(第45脚),TX2-(第42脚),TX2+(第41脚),TX3-(第38脚),TX3+(第37脚),TXCLK-(第40脚),TXCLK+(第39脚),通过LVDS传输线缆传输出远端的PDP屏进行显示。
本文出自家电维修网: http://www.bjjdwx.com/tcl/tcl3719.html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链接。